close

本文引用自嬰兒與母親電子報

過敏性疾病
春天是好發時節 亞東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朱育瑩醫師表示,早春氣候變化大,而且濕度高,很適合塵蟎、黴菌滋長,加上花季期間花粉特別多,這些對過敏體質的人,都是相當不利。
過敏三部曲
有過敏體質的嬰幼兒,要特別提防異位性皮膚炎、過敏性鼻炎以及氣喘,即所謂「過敏三部曲」:
◎異位性皮膚炎: 臉或身體的外側常出現皮疹,較大的小孩較容易發生在脖子、手彎、腳彎等屈側處。如果因為癢而搔抓,可能演變成濕疹,會癢的更厲害。
◎過敏性鼻炎: 是過敏性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,患者一早起來總是噴嚏不斷、鼻塞、鼻水直流或眼睛癢,這些都是典型症狀。有些家長抱怨孩子感冒咳嗽拖很久,老是治不好,其實也可能是過敏在作祟。
◎氣喘: 患者會咳嗽、胸悶、喘鳴。春天、秋天是氣喘最容易發作的季節,主要是因為日夜溫差大,以及塵蟎特別活躍所致。尤其冬天一過,媽咪們開始將棉被掀出來曬太陽,過程中也很容易引發過敏;此外,春天因為容易感冒,也比較會引發氣喘發作。

感冒、流行性感冒 病程久,症狀嚴重
「春天後母心」是指天氣變化多端,也因此即便過了寒冬,孕媽咪和嬰幼兒仍要提防感冒。朱育瑩醫師表示,一般感冒在一年四季都會發生,不過仍以冷、濕的氣候較常見;而流行性感冒通常在每年10月中開始流行,一直持續到隔年的2、3月。 流行性感冒病毒較容易發生突變,像是最近引起熱烈討論的H1N1新型流感,就是病毒突變所產生,不只孕婦、嬰幼兒,就算是成人,對突變病毒一樣沒有抵抗力,所以感染後的症狀會比一般感冒來得嚴重。 流行性感冒不像一般感冒只是咳嗽、流鼻水等輕微症狀,除了咳嗽、喉嚨痛之外,感染流感病毒會發高燒、頭痛、全身肌肉酸痛、倦怠,且病程往往持續一星期。

腸病毒 病情變化快,要小心!
腸病毒流行時間比較晚,大約每年的4月開始出現,「手口足症」是典型症狀,病童口內會有小小的水泡潰瘍,容易哭鬧不安,食慾變差,腳掌、屁股、手掌等部位也有淡紅斑疹或小水泡疹;此外,患者也可能出現疱疹性咽峽炎,口腔後半部咽峽處出現小水泡或潰瘍。腸病毒病程變化很快,有時早上仍無異狀,晚上病情開始變嚴重,家長要特別小心!

急性咽喉炎 細菌感染較病毒感染嚴重
急性咽喉炎最容易發生在季節交替時,大部分是病毒感染所引起,大多數約2~3天症狀會解除,感染後會發燒、喉嚨痛,或同時出現咳嗽、流鼻水、打噴嚏、頸部淋巴結腫大等症狀。如果是細菌感染所引起,會比病毒感染嚴重,例如感染鏈球菌,有可能誘發風濕性心臟病。

水痘 孕媽咪最需嚴防的疾病
水痘患者皮膚會有紅疹,中間有透明水珠,民間稱之為「出水珠」,也有人以「玫瑰上的露珠」來形容水痘。 台灣地區已全面施打水痘疫苗,所以從臨床上觀察,即使有嬰幼兒感染,症狀通常很輕微。比較令人擔心的應該是孕婦和未施打疫苗的青少年,年紀越大,得到水痘症狀會越嚴重,患者會發燒、起疹子、全身酸痛,嚴重還可能引起腦炎、肺炎、心肌炎等併發症。只要出現疹子,醫師就能立即確診,早點察覺並給予抗病毒藥,可以有效縮短病程。

川崎氏症 好發於5歲以下嬰幼兒
這是一種特殊疾病,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,發病後會長時間發燒,甚至持續10天之久,並出現疹子、嘴唇充血發紅、淋巴結腫、手腳紅腫、結膜炎等症狀,之後疹子部位會脫皮,燒也跟著退。川崎氏症在診斷上比較難,患者往往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之後,經抽血檢查才會被確診。

玫瑰疹 好發於2歲以下嬰幼兒
患者主要以高燒為表現,往往燒到39℃以上,其他感冒症狀較輕微,活動力也不會受影響,往往到了燒退以後,出現玫瑰紅色稍微鼓起的小丘疹,才被確認是玫瑰疹。

孕媽咪及嬰幼兒的預防措施
孕媽咪和嬰幼兒如何在迎接美麗季節的同時,如何做好事先的防範措施,遠離疾病威脅?在感染性疾病部分,包括感冒、水痘、病毒性腸胃炎等,主要有兩大預防原則:

1、 由於感染性疾病多藉飛沫傳染,所以孕婦及嬰幼兒在出入公共場所一定要戴口罩,並且 避免摸揉眼睛、鼻子、嘴巴。
2、 經常洗手,並且要特別注意加強濕、搓、沖、捧、擦其中的「搓」,包括指甲縫隙都要搓得乾乾淨淨,才能讓病毒無機可趁。

春季該如何預防寶寶呼吸道感染?

1、 適時增減衣服,出汗後不要忙著脫衣。
2、 儘量少去人群密集而封閉的環境。
3、 居家要做好通風換氣。
4、 按時接種疫苗。
5、 注意營養均衡,補充蔬菜、水果,動、植物蛋白質要充足,避免油炸食品。
6、 補充足量飲水,每日每公斤體重應補充120~150㏄的飲水(奶類、湯及果汁均包含在內),以8公斤的寶寶為例,每日應補充960~1200㏄的水分。


萬一寶寶呼吸道感染,該如何照顧?

1、 要做好隔離(戴口罩、接觸前後洗手、必要時洗澡更衣後再抱孩子),避免寶寶二次感染,或傳給家中其他成員。
2、 可適量多喝水並適量補充電解質,定時觀察並監測體溫變化。
3、 依照醫矚,必要時及時用藥,不要延誤病情。
4、 如果患病的寶寶較大,可以配合用鹽水漱口以減少細菌、病毒滋生,也避免傳染他人。

過敏性疾病的8大防範原則
至於非感染性疾病,也就是過敏性疾病,應該掌握以下幾個防範原則:

1、 加強居家環境的清潔,特別是塵蟎容易滋生處,同時避免接觸過敏原,包括:地毯、絨毛玩具、寵物等。
2、 注意室內濕度,尤其梅雨季節要加強除濕。
3、 洗澡時水溫不宜過熱,以免將皮膚表面的脂質洗掉,反而越洗越乾、越癢;洗澡時間也不能太久;洗澡後記得塗抹滋潤保濕的潤膚液,以維持皮膚的濕潤。
4、 衣服以透氣、棉質布料為佳,避免毛料、毛衣直接與皮膚接觸;並盡量少穿鮮艷顏色的衣服,以免顏料跟著汗溶出而影響皮膚;孕婦也要盡量少穿毛絨絨或有鬚鬚的衣服,同時也要避免金屬項鍊等配件直接接觸皮膚。
5、 規律生活作息。
6、 保持愉快心情。
7、 避免接觸海鮮等容易過敏的食物。
8、 少吃冰冷以及辛辣、油炸、燒烤等食物。

建立全民防疫觀念,才能有效控制疫情
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范豪益醫師表示,感染性疾病的預防必須是全面性的,不能只著重孕婦或嬰幼兒,很多極少外出的嬰幼兒受到感染,其實都是因為大人或學齡孩童從外面帶回來的細菌或病毒所致。因此,建立全民防疫的觀念,才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。
以這次H1N1疫苗的接種為例,很多人抱著「只要其他人接種,我就能免於感染」的自私想法,如果每個人都這麼想,疫情如何能有效控制?范豪益醫師強調,隨著未來新變種病毒的陸續出現,假如無法以正確的態度,在兩害取其輕之下配合疫苗政策,類似H1N1疫苗風波將再上演,而疫情的控制會更困難,這是每個人的責任,是大家必須深思的問題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寶霓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